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

2010 紅葉の京都 - VOL 3.1 - 南禪寺 - 居京都五山之上的絕景

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中門東側有座22米高的三門,登三門樓遠眺京都市內風景,鐫美秀麗,風光無限。在南禪寺內還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庭園,其中國寶大方丈庭園,被稱為是江戶初期的枯山水庭園代表作,並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名勝。除此之外,還有池泉還遊式庭園等極具觀賞價值的庭園。南禪寺內秋季的紅葉風景也十分美麗。通往南禪寺的街道兩旁還有數間茶屋和京都著名的湯豆腐店,值得造訪。

南禪寺,春天我來過一次,秋天又來一次,為什麼來兩次呢 ? 因為南禪寺是沿著哲學之道(賞櫻)徒步往返銀閣寺的絕佳起點或終點,亦是徒步前往永觀堂與真如堂(賞楓)必經之地。而且交通便利,可以搭乘地鐵東西線到蹴上車站(可以免除秋天賞楓人潮塞車之苦),然後徒步5~10分鐘即可到達。

南禪寺為禪宗臨濟宗派南禪寺的大本山,是日本最重要的禪宗寺院之一。另外也是日本禪教臨濟宗的研究所,寺院內收藏著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



地址:左京區南禪寺福地町南禪寺內
交通:乘市巴士「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徒步10分鐘
電話:075-771-0365
開放時間:8:40~17:00 (12月~2月 ~16:30)
參觀料金:境內自由參觀,三門500¥,方丈室500¥,南禪院300¥,天授庵400¥


    南禪寺在日本佛教的地位極高,甚至位居京都五山之上,其三門更是赫赫有名。日本歌舞伎劇碼《樓門五三桐》中有句非常著名的台詞,那是故事主角石川五右衛門登上南禪寺三門後,所發出的讚嘆:「絶景かな!、絶景かな! (絕景啊!絕景!)」

    走進南禪寺的玄關,會看到一面寫有「看腳下」或「照顧腳下」的木牌掛在柱上,這是禪宗提醒人照顧腳下之意,希望人的腳下不亂,因為腳亂表示心散。 所以,在禪宗的道場,任何時刻都不能用跑的,而要注意前方從容而行,這是所謂的「虎視牛步」。因此,傳記記載馬祖道一禪師除了說他容貌奇異外,還說他牛行虎視,也算是對這位高僧的禮讚。禪師們認為行住坐臥都是禪,所以古德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修不只是在禪堂打坐而已。一塊木牌,似乎說明了南禪寺的道風。 第一次走在南禪寺的參道上,看到兩旁輪囷虯蟠的老松時,不禁想起「遮斷塵緣無絡心,松風稜稜似彈琴,門前飛閣高千尺,不及山房禪味深」這首是日人寫的詩句。
    不過仔細一看,還發現這些松樹真的老了,因為每棵樹幹上都插著像點滴的針筒。原來那時日本各地松材線蟲為虐,生長在佛寺的松樹因具有文化價值,寺方都全力搶救、預防感染。日本保護古蹟的觀念深入民間,小到連老松都受到如此珍視。和漢人僧侶關係深從前,京都人提到京都的禪寺會說:妙心寺的算盤面、大德寺的茶人面、東福寺的伽藍面及南禪寺的武家面。日文的「面」是指事物的表面,也就是給人的感覺。武家在從前是指包括公卿貴族在內的官員、武士,南禪寺會給人和武家有關的印象是有原因的。 原來南禪寺全名「太平興國南禪寺」,最初是鎌倉時代龜山天皇的離宮,因地近禪林寺(永觀堂),這離宮也稱為禪林寺殿;到了1291年,龜山天皇成為法皇(落髮入佛門的日本天皇)後,才捨殿為寺。
    該寺的開山祖師是留學宋朝十二年,曾在宋代五山中的靈隱寺、淨慈寺參學的日僧無關普門。但那時禪寺的建築主體仍是原來的離宮,真正開始建立新伽藍的是第二代住持規菴祖圓,他曾入創建了鎌倉五山中的圓覺寺的漢僧無學祖元的門下。南禪寺的第三代住持,是中土渡日的臨濟宗楊岐派高僧一山一寧。元朝大德三年(西元1299年),皇帝賜一山金襴僧伽梨及「妙慈弘濟」法號,《元史》〈成祖本紀〉說:「……命妙慈弘濟大師江浙釋教總統普陀山一山,齎詔使日本……宜復通問,……」換言之,一山被命東航,是為了達成「勸化日本」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任務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元朝曾於1274年及1281年兩度攻打日本,雙方早已敵對,一山奉命前往宣諭實有性命之憂。不過,日本當政者北條貞並未加害,僅懷疑他是元朝派來的間諜,將他編在伊豆修善寺。
    一山依然晝夜禪誦,悠然樂道,北條才發現他果然是有道高僧,便迎他到鎌倉任建長寺、圓覺寺的住持。後來的後宇多上皇因欽慕他的道風,特別下詔請他移住南禪寺。一山到南禪寺後,上皇屢屢前往問道,慕德來訪的人也與日俱增。除了佛法,一山也精通外學,尤其是朱子學,他和弟子雪村友梅同被譽為是日本五山文學、散播宋學種子到日本的先驅。一山圓寂時,南宋已滅,但日本始終不承認他是侵略日本的元朝人,所以上皇還親製像贊:「宋地萬人傑,本朝一國師」,被賜一山國師之號,他的法派則稱一山派,是日本禪宗二十四派之一。 
    一山一寧得以成為南禪寺住持的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南禪寺是十方叢林(即十方住持剎),這類禪寺廣請諸方高僧任住持,而不限於以弟子繼承禪寺,京都也只有南禪寺建仁寺是十方叢林。
    南禪寺建立之初,日本政局動盪不安,幸因是不拘法流而重視器量的十方住持制,使南禪寺運不衰。一山之後的住持,還有明極楚俊、清拙正澄等人也是東渡日本的漢人僧侶。 
一山傳入宋學後,日本禪宗與宋學幾乎分不開,修禪之人必解宋學,研究宋學的人也多參禪。後來入元、明的日本僧,在中土不但學習詩文,對於宋學更是深究。所以,今日翻閱他們的語錄時,如果發現到處是宋學的語句,也不足為奇。 
順便一提的是,後世提到宋學就會想到詞。評論詞的經典之作《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流亡京都時,曾住在南禪寺附近,經常和丈人羅振玉到南禪寺。他們對佛典的研究也很有成績,這部分得感恩在《大正藏》未出時,南禪寺所藏的《大藏經》頗為齊全,加上京都大學教授狩野直喜等人對於當時發現不久的敦煌文獻的資訊提供,使王國維成為民初重要的佛教文獻學者之一。
    南禪寺的地位一直相當崇高,不但列在五山之中,甚至仿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天界寺總轄天下僧尼,位五山之上的故例,獨列南禪寺於五山之上。
    五台山也有南禪寺 
熟悉漢傳佛教的人對「南禪寺」應不陌生,因為不只京都,中國大陸的五台山也有同名佛寺,而且歷史更為久遠。它是唐代的佛教古建築,大佛殿寬深僅5.8公尺,平樑下保存有墨書題記,證明重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是中土現存最古、保持完整的木構佛教建築。 
相對於五台山南禪寺京都南禪寺最初的建築因戰亂幾乎全毀。現在南禪寺的主要伽藍,是桃山時代到江戶前期約百年間重建的。例如於1628年完工的三門,是當時出身武士之家的藤堂高虎,希望能為在大阪夏之陣中陣亡的將士祈求冥福而捐獻的。這座三門建築宏偉,是日本三大三門之一,下層圓而粗的列柱群給人強而有力支撐著這嵬峨三門重量的感覺,號稱「天下龍門」;上層則稱為五鳳樓,登上五鳳樓,京都市區街景如平安神宮的朱色鳥居、京都市立美術館的綠瓦等美景盡收眼底,幾乎不自覺要脫口而出石川五右衛門的台詞:「絕景啊!絕景!」
    三門之前,有一個日本最大、高達六公尺以上的石燈籠,燈籠除了可避免燈燭被風吹熄,還可防蚊、蛾等小蟲飛入被火所傷。所以,根據《五分律》等記載,佛陀允許燃燈以布薩說戒,但夏夜點燈容易傷害小蟲而改製作燈籠。後來燈籠除了是僧房中的照明器具外,也成為佛前供具。古德說:「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燈籠就是這種慈悲心的顯現。 
    南禪寺方丈是日本國寶,方丈庭園的枯山水和三門同樣著名,是枯山水的代表作之一。枯山水的白沙象徵海,岩石和花草則表現人間天界,被沙隔開的兩塊石頭據說是老虎想帶著虎子越渡到淨土,所以該庭園又被稱為「虎子渡之庭」。
    但是今天看到的這日本國寶級方丈,曾在明治維新之初的排佛的狂潮中,面臨被毀的命運。明治元年(1868年),太政官宣佈神佛分離,破壞神社中的佛像;明治五年,教部省集各宗代表,宣佈僧侶肉食娶妻、自由穿著平常服裝,並定下教則三條:「應體敬神愛國之旨、應明天理人道、應奉戴皇上遵守朝旨」,一見可知是以神道教為基調的天皇中心主義的宣言,中央政府並設大教院,宣揚此三條教則。 
    那時幸賴日本佛教界捐棄宗派之見,團結起來加以反對。明治八年(1875年)4月30日,政府終於承認大教院制度失敗而予以廢止;但是第二天,京都府竟宣佈將南禪寺方丈徵用為精神療養院。從人道主義、社會需求的立場來看,設置療養院無可厚非,但方丈是寺院執行宗教例行事務的必要建築物,刻意將國寶級的殿舍作為療養院,可以看出當時佛教的處境;後來經南禪寺及佛教界與政府七年多的折衝努力,才重回寺方。---------------- 摘自法鼓山

#1 金地院 - 東照宮。
IMG_5391

#2 相傳重用於德川家康(1543-1616)的僧崇傳把北山裡寺院移到了現地。可以觀賞到豪華的東照宮(重要珍貴文化遺產)和小堀遠州喜好的八窗席(重要珍貴文化遺產),白砂鶴島,配有龜島的枯山水庭園(特別名勝)等。
IMG_5394

#3 從京都市營地鐵蹴上站1號出口徒步5分就會到南禪寺,會經過金地院這裡,所以就順道進來看,也是要收費的。
IMG_5405

#4 這應該就是金地院內的白砂鶴島,配有龜島的枯山水庭園
IMG_5420

#5 金地院算是南禪寺的發源地。
IMG_5429

#6 南禪寺入口大山門
IMG_5431

#7 天授庵 - 我是被右邊那一排夢幻照片吸引,又付費進去,門票為四百円。
IMG_5434

#8 天授庵為南禪寺的附屬寺院,位在三門南側不遠處,是開創南禪寺的大明國師的塔所。本堂前枯山水庭園的幾何圖樣的石山造景,還可參觀書院前座的池泉迴遊式造景,庭院具有鐮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期的特色。
IMG_5435

#9 結果不進還好,一進去真的是讓我驚豔呀,南蟬寺最美的楓葉,我認為就是在天授庵裡面。
IMG_5444

#10 楓葉特寫。
IMG_5445

#11 楓葉特寫。
IMG_5447

#12 楓葉特寫。
IMG_5448

#13 楓葉特寫。
IMG_5450

#14 楓葉特寫。
IMG_5454

#15 天授庵裡的水池。
IMG_5459

#16 天授庵雖小,但那寧靜迷人的氣息加上紅葉映襯,一點都不輸許多名寺呢 !
IMG_5460

#17 秋楓落葉有如人生盡頭。
IMG_5464

#18 黃紅交替的楓葉,美呆了。
IMG_5465

#19 池塘,映照著紅葉和藍天,十彩繽紛。
IMG_5466

#20 星形而且渾然天成的石製地板^^,美呀 !
IMG_5467

#21 看到這一大片落葉 讓我想起滿開時會多麼美呀 !
IMG_5470

#22 楓葉特寫。
IMG_5473

#23 落葉堆滿地道盡,人間的滄桑,春來秋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IMG_5474

#24 楓葉特寫。
IMG_5476

#25 楓葉特寫。
IMG_5477

#26 松柏。
IMG_5479

#27
IMG_5480

#28 楓葉特寫。
IMG_5481

#29 楓葉特寫。
IMG_5484

#30 天授庵內的枯山水庭園。
IMG_5485

#31 松柏。
IMG_5487

#32 IMG_5488

#33 IMG_5489

#34 IMG_5490

#35 天授庵最有名的就是幾何圖樣的庭園造景。
IMG_5491

#36 IMG_5493

#37 三門一般書寫成山門,意指「空門」、「無相門」、「無願門」,表示佛教修養的三種解脫,又號「五鳳樓」,是日本有名的三門之一,於永仁三年由西園寺所興建,應永年間重新修葺,文安四年因火而毀。
IMG_5494

#38 現在所看到的三門是在寬永五年時由藤堂高虎為悼念大阪戰亡將士之靈而建,入母屋、本瓦葺、五間三戶等,完全是禪宗三門建築風格。
IMG_5496

#39 楓葉特寫與三門。
IMG_5498

#40 南禪寺本堂。
IMG_5503

#41 IMG_5504

#42 南禪寺本堂。
IMG_5505

#43 南禪院這座身為南禪寺發源地的天皇離宮,有著令人難忘的池泉迴遊式造景庭院。
IMG_5515

#44 鎌倉時代龜山天皇因鍾情著現址為南禪院的明媚風光而在此建立了離宮,之後天皇皈依禪宗時更在此離宮出家,二年後再捐出離宮作為禪寺,因此現今的南禪院實際上是當時離宮的遺蹟,亦即南禪寺的發祥地。
IMG_5516

#45 在池子另一邊有座小屋子,是依龜山法皇遺言所建立的陸墓,雖然不開放參觀,但那屋簷四週的秋色卻美的讓人眩目。
IMG_5517

#46 這裡遊客不多,充滿靜謐美感。
IMG_5524

#47 南禪院座落在池泉邊,配合週遭錯落有致的樹木,這裡彷彿是世外桃源般寧靜。
IMG_5526

#48 南禪院四周被濃密樹林包圍形成幽深恬靜的格局。
IMG_5527

#49 南禪院不大,適合靜靜欣賞它的美。
IMG_5528

#50 楓葉特寫。
IMG_5534

#51 南禪院四周被濃密樹林包圍形成幽深恬靜的格局,造庭之初,設計此庭園的夢窓國師將吉野的櫻樹、難波的蘆葦、竜田的楓樹等等都移植來此,甚至也將堤壩的青蛙移至這裡,其建造之用心難怪會使南禪院與天龍寺及苔寺庭園共同被指定為京都的三大古蹟庭園。
IMG_5538

#52 南禪院庭園為鎌倉時期代表"池泉迴遊式庭園",並且為日本禪宗發展的重要根據地,庭園中多具禪意十足的景物!
IMG_5539

#53 楓葉特寫。
IMG_5542


史蹟級的水利工程「水路閣」之下,屬於琵琶湖疏水工程,由工學博士田邊朔郎所監造,於明治23年竣工。這座人工疏水運河總長93.17公尺,寬約4.06公尺,是導入西歐技術與日本設計的成品,故整體主要以拱門結構為主,既穩固又可兼具美觀,充滿歐式風情。

#54 水路閣 
琵琶湖疏水道的拱型水橋「水路閣」經過南禪寺域,是明治政府蔑視佛教的另一措施。當時日本少有紅磚建築,在全是木造殿堂的禪寺之中有紅磚建築,更是顯得突兀,加上路線也不是不能修改,寺方曾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政府置之不理,寺方基於它是有益大眾的水利建設,也只好接受決策。
IMG_5549

#55 當年色彩鮮明強烈、結構堅硬冰冷的水路閣,經過百年時光的沈澱洗禮之後,紅磚染上土灰、長出綠苔,磚縫的石灰滲流,似乎在為嫣紅的磚塊調色;而水路閣前的古樹,綠蔭蔽天、樹影搖曳。在香煙水氣的氤氳迷濛中,矗立著四時彈奏水韻,帶有歐洲風味的紅磚水橋,反而成為一個別具特色的景點
IMG_5508

#56 楓葉特寫。
IMG_5550

#57 楓葉特寫。
IMG_5557

#58 方丈庭園外圍 春天來過 時間關係我就沒在進去:P。
IMG_5566

#59 有「天下龍門」之稱的「三門」,而這座雄偉的三門(高約22公尺)是由戰國時代的藤堂高虎所建,目的是為了悼念在大阪夏之陣中陣亡的將士。
IMG_5568

#60 南禪寺三門名列日本三大門之一,門上木樓名為五鳳樓,內有佛像及名師壁畫,由門樓上眺望京都風景絕佳。
歌舞伎名劇「樓門五三桐」中的主角大盜「石川五右衛門」,就在登上南禪寺三門之後,手拿著他招牌的銀色大煙管,讚嘆道:「絕景啊,絕景!聽人說春日的景色是一目千金,但是從俺這裡看去,卻是一目萬萬金啊!」。而在此劇公演後,這座「天下龍門」便成為名勝,參訪之人絡繹不絕;但這齣歌舞劇的時間點上卻有點錯誤,因為南禪寺三門是在五右衛門死後才建成的,照理說他應該不可能活跳跳地登上三門(除非他假死),不過這倒不影響人們對三門絕景的憧憬。
IMG_55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