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797拿破崙攻佔威尼斯,站在廣場上,被這裡的美給深深吸引,因此他下令將這裡改建,成為自己未來的行宮,我想每個站在廣場前的人,看著聖馬可大教堂與週遭建築,必能體會拿破崙為何如此著迷,也難怪拿破崙讚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
威尼斯在建築物方面最著名的就是聖馬可廣場周遭建築與嘆息橋。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是義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座落在市中心,卻不像其他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這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建於公元1600年的「嘆息橋」是一座拱橋,原是用來連結總督府法庭和牢房。據說,過去犯人被定罪後,就會經過此橋送進牢房。犯人走到橋上,透過雕花窗口,望向外面美好的世界,總會忍不住深深嘆息,嘆息橋因而得名。水都威尼斯有許多浪漫的傳說,在嘆息橋下親吻就能相愛一生,應該是最著名的一則。電影《情定日落橋》裡兩小無猜的男女主角,為了追尋永恆的愛情來到威尼斯,在夕陽餘暉中,乘坐貢多拉船,在嘆息橋下深情相吻的畫面,加深了人們對浪漫水都的嚮往。不過嘆息橋經常性的在整修,這次是整個都封住了連照都無法照,上次第一次來時,還有拍到。
#1 在另人目不暇給的傳統節慶之外,威尼斯在當代創立的藝術、建築、電影「雙年展」,也已變成全世界藝文界重要指標。
藝術、建築雙年展每兩年輪流舉辦一次,為期長達數月,主展場是威尼斯城堡區的「軍火庫」(Arsenale)和「花園」(Giardini),區域內設有數十個固定的「國家館」,各國想在國家館區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支付高額租金,為彰顯自己國家的藝術軟實力,每年還要呼應大會主題,重新改建、裝潢國家館,端出最知名的藝術家作品展示。
雙年展不只替這兩個遼闊空間免費做了藝術無價的美化,也給當地帶來大筆收入。除了兩個會內展,同時有上百個「平行展」,由其他國家或藝術家團體舉辦,例如台 灣未在國家館區展出,今年藝術雙年展就有三個平行展,一個是例行在普里奇歐尼宮的「台灣館」展覽,另兩個是分別由策展人陸蓉之、藝術家謝春德舉辦的亞洲聯 展與個人展。
換言之,在雙年展期間,威尼斯許多修道院、古蹟房子、學校都獲得絕佳機會出租辦展,由展覽者付租金並幫忙維修美化,一舉兩得。
<請參閱: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
#2 具有百年歷史的咖啡名店。
#3
#4
#5
#6
#7 聖馬可小廣場 (Piazzeta San Marco) 南臨威尼斯大運河敞口的潟湖,河邊有兩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這兩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門,威尼斯的貴賓都從石柱中間進入城市。
#8 聖馬可教堂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也是天主教的宗座聖殿,是世界上知名的教堂之一,並且是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聖馬可大教堂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公爵的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總教區的主座教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的駐地。
#9 聖馬可大教堂從外面可以分為3個部分:下層、上層和圓頂。下層擁有五個圓形拱門,兩旁為華麗的大理石柱,旅客可以通過青銅大門進入前廳。中央大門則是裝飾著三層羅馬式美術浮雕。最外層是19世紀的鍍金馬賽克(最後的審判),在許多世紀中,教堂內外的馬賽克都曾更換過,但是這裡從未改變。上層從拱門頂端開始,裝飾著樞德和超德、四個戰士及聖徒聖馬克雕像。
#10 聖馬可廣場四角形鐘樓——高99 米的方形紅磚塔,也叫聖馬可鐘塔,它是用來鳴鐘召集教徒至教堂舉行彌撒。
#11 廣場上還有許多不怕人的鴿子,只要你一伸手,牠們就會飛到你的身邊駐足,希望可以得到旅人的餵食。
#12
#13 鐘樓與新行政大樓(Procuratie Nuovo)。
#14 氣派十足的行政大樓。
#15 咖啡館的露天座,還有音樂伴奏,誰又能抵抗這般風情的威尼斯呢?
#16 鐘樓(Campanile) 聳立於聖馬可廣場上,高達98.5公尺,曾經是伽利略展示他重要發明天文望遠鏡的地方,頂端還有個鍍金天使樣貌的風向球哩。
#17
#18 這家店所展示的都是金光閃閃的威尼斯面具,實在是很賞心悅目。
#19 這面威尼斯面具是我見過最金碧輝煌,最漂亮的一頂,高高的掛在櫥窗上,肯定索價不匪。
#20 長鼻子木偶在義大利還蠻常見的。
#21
#22 威尼斯本身就像是一個迷宮,不小心就會迷失在巷弄之間,但巷弄間常常也會有出乎意料的美麗街景,真是到處充滿驚喜與浪漫。
#23
#24 聖馬可廣場對岸的聖喬治‧馬喬雷教堂(Chies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由十六世紀的代表建築家帕拉迪歐設計,亦被稱為「水中的貴婦」。
#25
#26 安康聖母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安康聖母教堂是為了感謝聖母瑪莉亞讓1630年的黑死病結束所見。教堂由17世紀的建築師Baldassarre Longhena所設計。巨大圓頂覆蓋住八角形的本殿,周圍環繞著6個禮拜堂,豪華程度可稱為是巴洛克式建築傑作,於1687年完成。
#27
#28
#29 聖馬可大教堂俯視圖
聖馬可大教堂矗立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 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聖馬可大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它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德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杆等。
#30
#31 一定要玩一下的環景圖,這張也使我blog的封面圖。
#32 總督宮(義大利語:Palazzo Ducale),是一座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哥德式建築,往昔為政府機關與法院,亦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總督宮南面為威尼斯潟湖,西面為聖馬可廣場,北面為聖馬可教堂。目前的建築主要建造於1309年到1424年期間。1574年,總督宮遭遇火災,嚴重受損。儘管安德烈亞·帕拉弟奧提交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設計,然而隨後的重建工作延續了原來的哥德式風格。不過也有一些古典主義的特點,比如自16世紀以來,總督宮通過嘆息橋連接到監獄。如今,該建築成為一座博物館,遊客可以欣賞到丁托列托和委羅內塞描繪的威尼斯的繪畫作品。
#33
#34 摩爾人之鐘(Torre dell'Orologio)
由Giaovan Paulo Rainieri在威尼斯政府委託下於1496~1497年所建,並於1752、1857與1996年經過多次整修、改建或重建。上面有個能指示二十四小時制、十二星座的時鐘,再上面有數字顯示,樓頂則有兩個敲鐘的機械青銅人像(被暱稱為摩爾人),整點的時候,2個摩爾人便會敲鐘報時,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
#35 聖馬可教堂正面 中間部份可以看到四作青銅馬
聖馬爾穀之馬大約於1254年設立於聖馬可大教堂當中。這些雕塑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典時代晚期,作者可能是西元前4世紀希臘雕塑家留西波斯。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銅駟馬雕像從希俄斯島運到君士坦丁堡,所以聖馬爾穀之馬在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矗立許久,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後來將馬運到威尼斯,於1254年安裝在聖馬爾穀聖殿的立面。彼特拉克在此欣賞它們。拿破崙於1797年強行將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卡盧梭凱旋門。1815年,馬回到威尼斯聖馬爾穀聖殿。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空氣污染嚴重,只好改用複製品代替,真正的聖馬爾穀之馬則在聖殿內部展出。
#36
#37
#38 廣場上群鴿飛舞,很多大人與小孩都會跟鴿子一同玩耍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巧遇有人在聖馬可廣場上拍攝婚紗,順便替這對新人拍了不少組婚紗照。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威尼斯的守護神是聖馬可帶有雙翅的獅子,正是聖馬卡的象徵,在聖馬可廣場前,就豎立了兩根大柱,就是飛獅的雕像,
傳說兩根大柱中間是重犯行刑與審判之處,從兩根大柱中間穿過去不吉利,所以遊客都會選擇迂迴避開穿越兩根大柱,以免觸了霉頭。
#61 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
#62
#63 路邊攤的威尼斯面具便宜許多吧,也蠻漂亮的呦。
#64 夕陽下的威尼斯也格外的美麗,有令一番不同感受之美。
#65 夕陽斜照,這時的威尼斯在光線的曼妙映襯下,散發著迷人、略帶誘惑的神采。
威尼斯之美,我想不是三言兩語或我這兩篇125張照片,可以形容得完的,就如同詩人拜倫所說 :
亞得里亞海明珠,威尼斯及瀉湖區凡事涉及威尼斯就是不平凡,她的容貌像一個夢,她的歷史像一段傳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