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元305年,當時世界統治者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決定為自己建造一個可以閒暇時居住,同時也是他打算度餘生的地方,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個地方——在達爾馬提亞的中心,Aspalathos海灣,一邊有斯普利特海域的島嶼可以不受一點海水侵襲,另一邊是高高山脈與陸地隔開。戴克里先在亞德里亞的地圖上創造了特殊的一個地方:斯普利特的未來之城。
直到西元 7 世紀,鄰近的羅馬城市沙隆納Salona遭斯拉夫人入侵,大批難民逃往史普利特,躲在皇宮高大厚實的城牆裡,皇宮才慢慢變成一座有平民出入的小城。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史普利特轉身變為工業大城,隨著克羅埃西亞旅遊業的發展,更因為地理之便,斯普利特串連了達爾馬齊亞北部、南部海岸、島嶼及克羅埃西亞內陸,成祕旅客重要的出入口岸,進出頻繁的渡輪、遊輪、商船使得史普利特港灣呈現一片榮景。
#1 斯普利特是個國際港,有來自世界各國貨輪及郵輪,增添了亞德里亞海繁忙的氣息。

#2 斯普利特的濱海步道,將建築美景與大自然海邊景觀融合成一個和諧又美麗的都市。

#3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史普利特轉身變為工業大城,隨著克羅埃西亞旅遊業的發展,更因為地理之便,斯普利特串連了達爾馬齊亞北部、南部海岸、島嶼及克羅埃西亞內陸,成祕旅客重要的出入口岸。

#4 戴克里先皇宮(Diocletian Palace)前廳內有許多販賣紀念品的攤位,販售的東西價錢都不低,走到盡頭就可以通往皇宮靠海的出入口--銅門(Brončana Vrata/Brass Gate)。

#5 戴克里先皇宮、普列提維切湖國家公園、杜布洛尼克老城於1979年一起成為克羅埃西亞的第一批世界遺產,這也是克羅埃西亞境內,最重要的羅馬時代遺蹟,為羅馬皇帝戴奧克里齊安在公元293年左右為自己打造了退位後使用的皇宮。皇宮以一座傳說中的堡壘為樣本,幾乎算是一座城市。皇宮以布拉曲島Brac產的光澤白石建造,耗時10年。整座皇宮長 215公尺,寬 180公尺,城牆高 28公尺,四座城門,分稱為金銀銅鐵門,四個角落有四座高塔,都兼具防禦守衛功能。戴克里先死後,皇宮變成行政中心及官員住所。

這就是史普利特古城西元三世紀建造完成時的模樣,看起來就非常雄偉。

Reference from :wikipedia
#6 這裡就是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羅馬遺蹟戴奧克里齊安皇宮的地下宮殿。

#7 這次超級幸運的是:巧遇他們剛好有花展在皇宮的地下宮殿展出。

#8 如果台灣的花博沒看夠,不妨來看看國外的花展,而且還是在最重要的羅馬時代遺蹟,古羅馬皇帝戴奧克里齊安在公元293年左右為自己打造了退位後使用的皇宮。

#9

#10

#11

#12

#13 想不到這裡也看得到海竽。

#14

#15

#16

#17

#18

#19 其實不只這些,這篇挑了幾張,一同來看看國外的花展與這些美麗的花卉裝飾。

#20 教堂前仿羅馬式的鐘樓,高57公尺,建於12-16世紀,並於1908年重建,是斯普利特的最明顯的地標,鐘塔基座鎮守大門的兩頭石獅子,以及西元前1500年以黑色花崗岩雕刻的埃及獅身人面像,都特別吸引眾人目光。

#21 城內到處是錯綜複雜的狹小巷弄。

#22 在1979年,斯普利特的歷史中心與戴克里先宮殿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斯普利特是克羅地亞的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學傳統可追溯至中世紀。

#23

#24 列柱廊中庭位於皇宮正中央,它的東邊是皇帝陵寢,西邊是神殿,南面是皇室居住的地方,因此從北方金門進到皇宮的人,會先在列柱廊中庭做個心情轉換,準備進入神聖的區域。

#25 中庭長寬約35公尺、13公尺,目前這裡已成為一個極佳的集會廣場及表演場所,夏天斯普利特舉辦節慶活動時,廣場瞬間變化為舞台,上演歌劇,四周階梯就是最好的看台。

#26 皇宮外的公園,公園裡立了一座著名的寧斯基主教(Grgur Ninski)雕像,這座雕像是由近代雕塑大師Ivana Meštrovića於1929年所創作的。寧斯基主教在十世紀時,堅持以克羅埃西亞文代替拉丁文來傳教,激起了民族意識,成為克羅埃西亞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7 斯普利特寬闊又現代化濱海步道,望向戴奧克里齊安皇宮陳年鐘樓,新舊並存景緻,讓人有時光錯亂的感覺。

#28 進出頻繁的渡輪、遊輪、商船使得斯普利特港灣呈現一片榮景。

#29

#30 下過一場大雨後雨過天晴。

#31 雨過天晴,海闊天空,一道虹,一道霓,漫步在雲端,這美麗的景色變成了永恆的回憶。

#32

#33 在這裡磨拳擦掌等待最佳的黃金時刻。

#34 結果到國外也能遇到出景
.gif)

#35 史普利特與環繞亞德里亞海濱海步道的絕美百萬夜景。

#36 這裡真是拍攝史普利特濱海步道夜景的最佳景點,需要爬一段往山上的爬坡道。

隔天早上又再次來史普利特,繼續拍這座古羅馬統治者的休閒度假勝地,因為前天下午出景
.gif)
#37 令人又愛又恨的EOS,為啥到處都有
.gif)

#38 戴克里先皇宮是全世界唯一一座不在義大利境內,卻保存得最完整、也最具規模的羅馬帝國宮殿建築。皇宮長215公尺,寬180公尺,城牆高達28公尺,有四座城門,分別稱為金、銀、銅、鐵門。整體建築耗時十年才完成,使用的建材也十分講究,特選Brač島產的白石、以及義大利和希臘的大理石,還遠從埃及搬來的好幾座獅身人面像及石柱。

#39 這座皇宮是由戴克里先(Diocletian,西元245~312年)為了養老而建造,他死後也葬在這裡。戴克里先死後,皇宮變成行政中心及官員住所,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皇宮城牆裡的原始建築基於居民的需求,已經翻修了好幾次。

#40 附近民眾在過去幾百年來,漸漸移居到皇宮城牆之內,並將皇宮的地上建築物陸續拆掉改建成民宅,更過份的還直接就把民宅加蓋在皇宮之上,形成非常奇妙的景象。

#41 皇宮西邊的城門--銀門(Srebrna Vrata/Silver Gate),銀門的造型與金門相似,城門外有一些傳統的市集,與銅門皇宮前廳的攤位賣的東西大同小異。

#42 銀門(Srebrna Vrata/Silver Gate)。

#43

#44

#45 皇宮的地上建物其實所剩不多,而且大多是斷垣殘壁,只能在城門及地下建物上一瞥羅馬帝國的遺跡。

#46 八角形的教堂原本是戴克里先皇帝的陵墓,周圍環繞著24根圓柱。

#47

#48 列柱廊的後方有一座聖多米努斯大教堂(Katedrala Sv. Duje /Cathedral of St. Domnius),採八角形的建築,周圍還環繞24根圓柱。教堂的原址其實是戴克里先皇帝的陵墓,後來因為戴克里先生前迫害基督教,死後陵墓被教徒破壞,遺體被移走,陵墓還被改為教堂;雖然歷經不斷的翻修,仍保留著建造當時的基本樣貌。

#49 皇宮中庭(Peristil)是觀光客最密集的地點,除了有殘存的羅馬遺跡外,偶而還有街頭藝術家在這裡表演。

#50 在聖多米努斯大教堂旁矗立了一座造型優美的大鐘樓,樓高60公尺,建於12~16世紀,耗時三百多年才完成;鐘樓曾一度倒塌,直到1890~1906年重建完成。這座鐘樓是Split最高的建築,也是Split最重要的地標。

#51 寬35公尺,長13公尺列柱廊中庭,會讓人誤以為來到了羅馬。

#52 中庭西邊的列柱廊建築。

#53 位於皇宮中央的列柱廊中庭,那高聳的羅馬石柱,高聳又典雅。

#54 以管窺天,有坐井觀天的狹隘感。

#55

#56

#57 皇宮建築與後來加蓋的民宅共存的景象。

#58

#59

#60

#61

#62 登上鐘樓就是俯瞰Split的最佳景點,可以眺望古城及港口的風光。

#63

#64

#65 座落在寧斯基主教雕像旁的城門是正在修復的金門(Zlatna Vrata/Golden Gate),這座城門曾是皇宮主要出入口,西元305年時,戴克里先皇帝也是由這座城門第一次走入皇宮內。這座長方形的城門採雙城門設計,外層的城門雖然在修復中,仍可以看出當時的雄偉。

#66 寧斯基是克羅埃西亞10世紀時的主教,他勇於向羅馬教皇挑戰,爭取以斯拉夫語及文字進行宗教彌撒,而不使用拉丁語。在克羅埃西亞王國建立階段,他的舉動舉足輕重,今天成為克羅埃西亞人的民族英雄。而讓寧斯基再度復活的,就是偉大的雕塑家伊凡.梅栩托維契了,這尊雕像也許不是他最好的作品(1929所作),卻是最知名的,1957年被豎立在皇宮金門城外之後,已經成為斯普利特的象徵標誌之一。雕像後面有一座白色外牆的聖馬丁教堂(Chapel of St. Martin),這座教堂位於皇宮外的都市開發區,整體建築仍保留著15世紀古羅馬式的特色。

#67 皇宮城牆裡的原始建築基於居民的需求,已經翻了好幾番,還好歷代的斯普利特居民都能與城牆裡的建築和平共存,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68

#69

#70

#71 中庭南面的建築物外面有四根圓柱與兩座小禮拜堂,上面掛著一幅古羅馬時期的樣貌的巨幅畫作。

#72

#73

#74

#75

以上文字參考說明於 :印象100 .愛在克羅埃西亞
最後來一張在史普利特的濱海步道所拍,帶點玩笑與樂趣的四格漫畫照片。
.gif)

PS:成人版我就把它隱藏起來吧。
.gif)
.gif)
.gif)
精彩!漂亮!
回覆刪除謝謝柯哥的讚賞 ^_^
刪除請問拍攝史普利特濱海步道夜景的最佳景點(山上的爬坡道)要從那裡上去? 謝謝你~
回覆刪除沿著圖2的海濱步道直走到底,應該會看到有個爬坡的階梯,往上一直走,走到看到圖33的十字架,就是在那兒拍攝的
刪除感謝你~
刪除不客氣,希望有幫到忙^^
刪除片片很赞,我前天刚去玩了。
回覆刪除